开江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开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6号提案办理情况(B)的函
尊敬的开江县工商联、熊成海等委员:
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县沙坝白酒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们在政协开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巩固提升沙坝白酒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转我局办理。我局领导十分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讨论学习和实地调查企业,现将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白酒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江县作为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县,白酒产业在促进就业、服务三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江白酒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粮和满足消费为目标,认真贯彻“控制总量、提高质量、防治污染、增加效益”的总方针,在产业规模、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一、沙坝白酒产业基本情况
沙坝目前有白酒生产企业6家,沙坝古镇酒业、川巷子酒业(生产二篓酒)、沙坝红星酒厂、沙坝酒厂(生产杨老头酒)、沙坝桥头酒厂(生产刘老头酒)、谷子里酒业,获证小作坊(白酒)10余家。规上企业3家,沙坝古镇酒业、川巷子酒业、谷子里酒业(目前未生产)。白酒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初具雏形,年产量约600吨,产值约1800万元,税收贡献仅17万元,税收贡献率偏低。用工人数约50人,生产技术人员仅4人,占比不到8%,好几家酒厂没有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
二、沙坝白酒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用地。各企业努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现有用地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正积极向政府争取土地支持。
2、资金。各企业品牌创建、技改扩能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难(白酒生产企业抵押物价值不够)、融资贵, 现有资金周转困难。
3、成本高。企业人工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原料采购成本、场地费用等偏高。
4、品牌创建。各企业的主推品牌虽有一定的市场享誉度,但整体综合竞争实力仍欠缺,难以与各大品牌抗衡。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本地品牌支持、推广力度不够大。
5、市场环境。小酒作坊和三无产品的无序竞争,且白酒是产业政策限制类,新扩能困难。
6、技术人员。6家酒厂中,只有川巷子酒业有1名一级品酒师和1名三级品酒师,沙坝酒厂有1名品酒师和1名化验师,其余几家酒厂没有专门的品酒师和化验师,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酒的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加快发展的建议
以四川省先后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为引领,以开江县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沙坝白酒产业,振兴开江地方名优酒,开发一批地方特色酒,形成高中低档酒并举、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沙坝白酒产业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开江名酒品牌。
(一)强化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从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改扩能、产业创新等领域申报项目,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及资料修订、完善,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支持。
(二)倡导消费,提高宣传力度。一是通过本地电视台,给予黄金时间段的宣传。二是对企业的新产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推介,拓展销售渠道,扩大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扶持地方特色产业,汇集四川特产,在外地和本地区着力打造达州特色产品形象超市。
(三)强力推进政策扶持。落地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税费减免、价格优惠、社保等),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搭建好政商平台,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整顿生产经营秩序。做强优质酒类产业,关闭制造、销售劣质酒类企业,一个乡镇原则上不超过3家小酒厂,取缔不卫生、不环保的小酒厂,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酒产业生产经营秩序。
(五)强塑品牌,打造地方特色。内树品牌,外树形象,沙坝白酒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风趣轶事都可作为酒文化加以宣传推广,注重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名优产品和名优商标保护,以沙坝现有的地域白酒为支撑,进一步扩大白酒品牌知名度,全方位打造具有浓厚开江特色的白酒品种。
(六)提升沙坝白酒品质。目前,沙坝6家白酒厂的高新技术人员偏少,生产技术大多遵循传统的工艺,影响了沙坝白酒的品质提升。对此,应加强技术人员的引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当顾问,同时派遣现有工作人员去外培训。
(七)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沙坝场乡党委、政府积极号召村民发展高粱基地,既有助于当地村民脱贫,又为沙坝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料基地。应充分利用本地高粱质量好、产酒成率高、村民有热情的优势,利用订单农业的方式,积极发展和壮大种植基地,实现原材料种植、酒类生产、销售产业链无缝连接,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